软文推广

扫一扫,联系编辑获得审核机会

联系客服

符合以下要求,获得报道机会

  • 1. 新公司求报道
  • 2. 好项目求报道
  • 3. 服务商求报道
  • 4. 新品上市爆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头条 > 创业故事 > 正文

一年卖出4000多万 国民剪刀凭什么征服国人,中国的瑞士军刀?

 2018-09-17 15:10  来源:全民创业网  我来投稿

  他靠一把剪刀征服所有家庭

  说到杭州,很多人会想到西湖、龙井、《白蛇传》,还有马云和阿里巴巴,当然,还有张小泉剪刀。

  “平生不识张小泉,阅尽天下也枉然”,去杭州旅游一趟不捎回一把正宗的张小泉剪刀,比夜锦而夜行更索然无味。

  说起来,张小泉剪刀的历史已经有300多年了。

  300多年前,杭州还是柳永笔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繁华之都,尤以丝绸闻名与世。

  当时有个叫张小泉的安徽黟县人到此地做了“杭漂”,于当地生产售卖祖传的剪刀。

  因为用钢厚实,镶钢均匀,磨工精细,刀口锋利,张小泉剪刀名噪一时,甚至出现“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的盛况。

  人怕出名猪怕壮,张小泉剪刀出名后,模仿者纷出,为验明正身,张小泉在刀身上刻上“张小泉”字样,如今这已成为很多人熟悉的文化符号。

  1915年,张小泉剪刀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此后,它就开始跋涉重洋,远销到南洋、欧美等地。

  1917年,张氏传人对剪刀表面进行改良,改为抛光镀镍后,张小泉剪刀更受市场追捧。

  抗日时期,国之将亡,何以家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张小泉也受到冲击,一度停业。

  1949年杭州解放后,为了将张小泉的根留住,政府花力气成立了张小泉制剪生产合作社,张小泉这个传统品牌得以重新崛起。

  1958年,国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成立,张小泉剪刀也正式走进千家万户。

  如今, “张小泉”的年产量可达4000多万把,半个世纪以来,光是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就生产了近9亿把剪刀,使用率几乎是人手一把。

  靠一把剪刀征服所有中国家庭,张小泉做到了。

  张小泉剪刀为何封神?

  其实,张小泉剪刀历经300多年而长盛不衰,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体现了匠人的匠心。

  其一,看得见的品质。

  最初,张小泉剪刀都是人工打造的,一把纯手工磨制的小剪刀,光是制造工序就有72道,变化和大师兄一样多,可见张小泉剪刀对品质的重视。

  话说小编家里的那把张小泉剪刀,到现在用了10多年,依旧锋利无比:平时用它开快递箱,比美工刀还快;用它剪脚趾甲,每次都有人惦记着想拿走;别的刀用了不到半年就开始起锈,刀口变钝、开合都很费劲,只有那把张小泉剪刀还是没有一点锈迹,开合自如!

  其二,说不尽的文化传承。

  如今,“张小泉剪刀”已成为世界非遗项目,这些年为了争夺张小泉的正统出身,全国各地的张小泉剪刀们之间争斗不断。这是因为,张小泉不仅是剪刀的代名词,更是因为它的每一代传人兢兢业业的打磨,让张小泉剪刀成为流动的文化、传承的符号。

  其三,无止境的创新。

  其实,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不仅在于坚持传统,更在于开拓创新,这也是张小泉铸就了数百年辉煌的公开秘密。

  比如说,如今的张小泉,不仅在外形上更精美,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品种,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许张小泉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会成功,但是经过创始人和继承者们长时间专注于打磨剪刀的品质,一把小小的剪刀开始充满神性,最后的“封神”也就很自然了。

  中国的瑞士军刀?

  虽然说“张小泉”剪刀在中国曾经封神,但是举目世界,很多人一提到可以随身携带的精致物品,第一个想到的是“瑞士军刀”。

  其实,“张小泉”剪刀和瑞士军刀一样,都以匠心独具而闻名,但在世界范围内为什么大家对“张小泉”剪刀和“瑞士军刀”的反应出现这么大的落差?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老字号扬名于世界受到落后制造体系的制约。

  从现有的一些老字号品牌来看,大多数老字号品牌主要集中于丝绸、中医药、美食等传统行业,且工业化基础非常薄弱。

  特别是像“张小泉”这样的老字号,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渠道建设太薄,难以向全世界讲述品牌背后的故事。

  对一些老字号而言,有时候观念的滞后比体制的陈旧更可怕,因为它会让老字号留恋于过去的荣光,扼杀了创新的活力。

  所以,对于张小泉剪刀而言,如何通过“匠心巧思”推动技术更新和品牌发展,从“中国的张小泉”走向“世界的张小泉”,是它必须考虑的问题。

  因为,世界在变,潮流在变,趋势也在变,老字号只有不断适应新变化,勇敢地走出过去的藩篱,才能书写新的故事。

扫一扫关注全民创业网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全民创业网公众号

责任编辑:创业飞飞

创业项目推荐

相关文章

扫一扫关注最新创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