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推广

扫一扫,联系编辑获得审核机会

联系客服

符合以下要求,获得报道机会

  • 1. 新公司求报道
  • 2. 好项目求报道
  • 3. 服务商求报道
  • 4. 新品上市爆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头条 > 创业经验 > 正文

我的创业故事莫元花:一针一线“绣”出百姓幸福图

 2024-03-27 12:19  来源:未知  我来投稿

  “从春天出发,携手奋进,一起向未来。”3月11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胜利闭幕,全国人大代表莫元花走出北京人民大会堂,在朋友圈写下从“新”出发的宣言。

  莫元花的父亲莫学春是宝应县鲁垛镇乱针绣的探路人,1989年就办起了第一家乱针绣小作坊。由此,乱针绣特色产业的“种子”在鲁垛萌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活乱针绣很难吸引年轻人,这项手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父亲做起了我和哥哥的思想工作,希望我俩带头回乡创业,以影响并带动其他年轻人。”莫元花说,哥哥在1998年回乡办起了鲁垛第一家乱针绣企业,“3年后,我从连云港外事学校毕业,也回乡拿起绣花针当起了全职绣娘。那年,我才19岁。”

  因为从小耳濡目染,莫元花知道乱针绣技艺之难;也正因为在乱针绣环境中长大,莫元花对这一技艺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正是这两个原因,莫元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并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白天学刺绣,晚上学绘画,专程去苏州拜师学艺,认真钻研刺绣影像基础知识和绘画艺术。在父亲莫学春的严格要求下,莫元花用两年时间掌握了别人五六年才能学完的技术,花卉、风景、人物、动物……各类题材一一尝试,制作要领了熟于心。

  从毫无基础的学徒到技艺娴熟的绣娘,再把年轻人喜欢的时尚艺术元素融入到传统的乱针绣手法中,整整积淀了六年的时间,莫元花迎来了属于她的荣光:2008年5月,为北京奥组委绣的《万里长城》《北京天坛》巨幅作品,气势恢宏;指导所绣的北京、上海、天津火车站三幅巨幅作品蝉联三届国家级展销会金杯奖;2015年,《丝路》捧回国家级“百花杯”……

  频频获奖、亮相的刺绣作品,为宝应乱针绣带来了极好的声誉和市场,如何将乱针绣这一产业传承并发扬光大?成了莫元花新的课题。为了拓展市场,莫元花多次到上海、常州、苏州等地调研,最终确定了发展方向,并创办了扬州国凤刺绣研究所、宝应县莫元花刺绣艺术工作室。

  在莫元花的鼓励下,许多农村妇女拿起绣花针,从开始的“半就业状态”,慢慢地把它作为一个正式职业来做。“鲁垛镇三新村有40多名来自贵州、四川、湖南等地的‘外来媳妇’,她们原来迫于生计,丢下孩子外出打工,了解到刺绣不但能致富,还能照顾到家庭、孩子后,纷纷跟我学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莫元花尽心尽力、倾囊相授。川妹子陈晓华在莫元花的传帮带下,成为一名绣娘,如今不仅家里翻盖了大楼房,还创办了自家的工作室,年销售额超过百万元。

  如今的鲁垛镇三新村,50%的家庭翻建了新楼房,50%的家庭拥有轿车,50%的家庭在宝应城里买了房。

  三新村的变化只是乱针绣改变鲁垛的一个缩影。为带动更多农村妇女致富,莫元花与宝应县职教集团联合开办乱针绣职业技能中专班;利用业余时间走进中小学开设乱针绣兴趣班,向青少年们传授乱针绣技艺;多次邀请苏州、常州等地的刺绣大师来鲁垛传授技艺……

  如今,鲁垛镇已建立起了占地50亩的乱针绣文化产业园,20多家乱针绣企业和工作坊入驻园区,拥有省级刺绣大师、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等15名,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值达3亿元。宝应全县有近4000名妇女加入绣娘队伍,年收入均超过4万元。宝应县也因此被评为“中国乱针绣之乡”,鲁垛镇被评为“中国乱针绣文化产业园”。

  “两代人的接力传承,让我的父老乡亲如今衣食不愁,生活越来越幸福。”莫元花说,如果父亲那一代是因为生活而选择了乱针绣,那么我们这一代,在做好非遗传承的基础上,要将乱针绣产业越做越大,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扫一扫关注全民创业网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全民创业网公众号

责任编辑:创业飞飞

创业项目推荐

相关文章

扫一扫关注最新创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