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推广

扫一扫,联系编辑获得审核机会

联系客服

符合以下要求,获得报道机会

  • 1. 新公司求报道
  • 2. 好项目求报道
  • 3. 服务商求报道
  • 4. 新品上市爆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头条 > 创业经验 > 正文

杨致远:1999年的春天,美国也曾经有过全民创业潮!(2)

 2018-12-20 15:51  来源:全民创业网  我来投稿

  3

  1999年,一个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在分析在线宠物用品行业时这样写道:“到现在,所有创业行为的核心就是奔向IPO的竞赛。

  在线宠物用品行业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互联网繁荣对于传统商业秩序的颠覆。如今的风投与创业家们不再使用股票市场来创建公司,而是使用公司来创建股票。

  挥金如土的营销大战不仅用来吸引顾客,更重要的是用来吸引潜在股民的注意力,创建公司反而成了第二位的任务——只能算是IPO之前不得不完成的乏味杂务,却并不是安德烈·雷斯曼这样的哈佛大学MBA毕业生放弃别处的职业前途,来到Petopia.com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原因。”

  创业本应是件严肃认真、仔细打磨的事情,但在风投资金的泛滥和投资者偏好的转变下,变成了一个冲动儿戏的选择。

  去年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疯狂的独角兽:硅谷创业公司历险记》。在这本书里,一个年过半百的新闻周刊记者因为被辞退而误打误撞进了一家科技初创公司。

  在书中,作者详尽的描述了这家真实存在,也确实上市了的科技公司背后的运行机制和企业文化——被高大上名词包装、实质上却是传统邮件营销生意的商业模式,被糖果墙和各种活动洗脑相信创业公司神话的员工,“不择手段炒高价值、只为了高估值和兑现股票”的老板和核心团队。

  而到了书的后半段,他也终于搞清楚了科技创业公司的发展模式——“快速增长,不怕亏钱,立马上市,发家致富 ”,这让他理解了为什么风投资金现在这么喜欢给年轻创始人投资。

  在“科技公司如电影”的比喻中,他将风投比作制片人,CEO则是男主角。若有可能的话,制片人当然要请一位像马克·扎克伯格的明星——年轻,最好是中途辍学,或许还有点小小的自闭症。

  而在编写剧本,也就是“企业故事”的时候,神话的起源、高潮的时刻和英雄的征程都是必须的,中间还可以掺杂着需要克服的种种困难,不得不被屠杀的恶龙对手,以及将要瓦解转型的市场机会。

  制片人为建立公司投资了上百万美元——就如同拍电影一样——之后再花上几百万美元来做宣传,为的就是IPO这个开幕之夜,人们在街口排成长龙,等着进入电影院看电影。

  而等到把影院的座位都塞满之后,制片人和男主角就可以兑现收益了。

  让我们再重复一次上面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说过的那句话——在如今很多风投与创业家心中,创建公司只不过是为了上市而不得不完成的无聊任务,仅此而已。

  在这样的模式下,想要踏踏实实做事的创业者、想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的企业家是要靠边站的,愿意陪伴一个企业数十年,帮其打造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制度建设的风投资金是募不到钱的。

  敢想敢拼、能在短时间内将公司收入做到尽量大,哪怕对公司治理、人员管理缺乏经验的年轻梦想家才是市场最爱,能够告诉投资人自己投过多少个大牌项目、抢过多少条赛道的风投家才能获得资金青睐。

  创业这事,从未如此浮躁过。

  4

  任何无限制增发的通货,无论是二十年代的德国马克还是六十年代的美元,都肯定会在投资者们最终对其丧失信心后迅速贬值。

  不过就货币而言,至少讲点信用的央行都还有控制增发率的动力,以维持货币的基本价值。然而互联网股票的供应量是由风投基金、创业者与投资银行们决定的,三者都有加速发行股票的强烈动机,而他们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充沛的科技创业公司供给,叠加渐渐不再宽松的货币环境,互联网企业的价值贬值只是迟早的事情。

  就像港股曾经稀缺的互联网公司标的美图,如今早已淹没在美团、小米等巨无霸之中,默默地跌去了90%;又比如美股上曾经的中概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在16-17年翻了十余倍之后,如今尘归尘、土归土。

  这时候,受伤的会是风投吗?不会。且不说在上市已久的科技创业公司中,风投资金早已套现离场,就算是百花杀后的流血上市,风投也会因为“棘轮条款”的存在而可以获得足够多的补偿。除非有毁灭性的崩盘,否则风投资金很难亏钱。

  那受伤的会是创业者吗?也不会。现在几乎每家公司在Pre-IPO轮中或者正式上市时都会变卖一些老股,以确保创业者获得足够多的收益。就算像美图这种蔡文胜信誓旦旦不会减持的公司,也照样能在高点让自己的儿子减持了9个亿港币。

  那受伤的是谁呢?被创业故事打动而在二级市场买入的散户和机构自然是一员——“人人贡献一份爱,就能为偶像信仰充值,为企业亏损买单”。

  不过除此之外,这些创业公司的员工也往往会成为被牺牲的对象。

  是的,腾讯和阿里创造了成百上千个富翁,没错,每一个中概股的成功上市背后都有一批欢呼雀跃的老员工。但那,都是在泡沫退潮之前。

  对于创业公司的员工来说,收入的一大部分是用股票期权来抵的,而期权的行权价则是根据股票授予之日的公司估值来计算的。

  如果来得晚,行权价很高,那么上市之后,期权可能就会变成水下期权——换句话说,就是一张废纸。问问很多今年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员工,他们对此会有更深的感触。

  比期权影响更大的是裁员。

  2000年-2001年,美国互联网公司迎来裁员潮。亚马逊裁掉了1300名员工,相当于总人数的15%;已经成为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联合公司的一部分的CNN裁掉了1000名在线部门的员工。

  这些曾经被无数互联网公司抢夺,在极短时间完成了传统行业几十年升迁路线的“人才”突然发现,自己不得不回到基层的岗位重新做起。

  同样的故事,在国内正要上演。

  5

  在《Startup.com》电影中,男主角费尽周折终于拿到了梅菲尔德基金的风险投资。这家机构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派风投基金,却在亚马逊获得300亿美元股市估值的那一天被市场纠正了“三观”。

  主角从此斗志昂扬一帆风顺,公司不但扩张到四五百人,还被邀请与克林顿一起指点江山。

  然而不久之后,由于管理混乱、技术失窃、合伙人斗争等原因,再加上互联网泡沫破裂,公司逐渐衰落,最终只剩十几个人。

  电影的最后,主角将公司卖掉,和合作伙伴两人一起又开了一家心理咨询服务公司,专门帮助那些在.com热潮消退之后遭遇心理问题的失败者。

  听起来,这没准会是下一个风口。

扫一扫关注全民创业网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全民创业网公众号

责任编辑:创业飞飞

创业项目推荐

相关文章

扫一扫关注最新创业资讯